gocheck论文检测11月13日检测样例: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本文量化养老金“多轨制”,将其引入缓冲储备储蓄模型,利用CFPS2010年微观数据,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不甚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会使得居民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支出。
1.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
(1)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居民消费倾向越来越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得居民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储蓄,而将另外部分用于各类消费支出。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甚完善使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持续下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养老金“多轨制”的存在,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及其他人员退休后可享受到的养老金福利差距甚大,前者的消费意愿明显高于后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比企业人员而言,不仅上班阶段的各项福利较好,在退休后可享受到的养老金福利也优于企业人员,特别是公务员,不但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而且在退休后会享有足额的养老金收入。而企业人员则自行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按比例收取部分养老金,且前提是退休前所在公司一直存在且效益较好,否则养老金收入很有可能没有任何保障。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未来较少的后顾之忧使得其更愿意进行消费支出以增加本期效用。
另一方面,养老金的存在会刺激城镇居民增加消费支出。目前我国养老金覆盖率低,很多家庭无法享受到养老金福利或者享受到的养老金福利较少,而对于绝大多数居民而言,养老金收入是其年老时除子女赡养外的唯一收入来源。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在年轻时,通过衡量自身年老后的生活收支状况,进行消费决策。没有养老收入的家庭,消费水平是很低的,多数人会为了以后的生活,以节俭为主,尽量储蓄。而日后有养老金收入的家庭,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更可能放开手脚,适度消费。
(3)居民攀比心理的增强刺激居民提高消费水平。居民的攀比心理使得居民更愿意与周围人群或者处于同一收入阶层的人保持相同的消费水平,增加消费支出,以维持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面子。
(4)居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居民预防性动机增强,降低消费水平。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使得居民更多地考虑消费的平滑性,为了保证可预见的时期内稳定的消费水平,其消费行为会越发谨慎。
(5)养老金“多轨制”与攀比效应的交互项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比企业人员的消费-收入弹性显著高一些。一方面,对于同种职业类型的人员,收入的增加必然会造成储蓄和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同样是攀比心理的增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消的增加幅度会大于企业人员消费的增加幅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未来生活更有保障,因此,对于收入水平的增加,会更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
1.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上文实证部分引入TOBIT模型,研究证实: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甚完善使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处于不足状态,且养老制度对于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不相同。
(1) 对于居民维持必须生活的“食住行用”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对该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符合其消费收入弹性小、支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居民为了维持正常生活状态,即使没有享受到很好的养老保障,也会进行必要的“食住行用”消费开支,因此,居民“食住行用”方面的消费支出缺乏弹性。
(2) 我国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有其特殊的地方。对于“面子”的热衷,使得中国城镇居民对于最能显示其“面子”的衣着方面的消费支出更为在意,使得居民衣着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相对较高,且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效果也是显著为正的,这是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特殊之处。
(3) 居民保健支出和旅游、探亲支出作为“奢侈品”,其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这两类支出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居民在攀比心理作祟下,其职业类型的不同和养老金财富的多少将会导致居民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更为倾向于养生和旅游探亲,养老金财富多的居民亦是如此。
(4) 对于居民的文化娱乐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必需品”性质,以提升自身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奢侈品”特性,如果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其精神层面的支出会自然而然减少,甚至没有。因此,该项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但比较高。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会显著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得居民增加其文化娱乐支出。
(5) 医疗支出作为一项特殊的消费支出,与其他类别的消费支出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和攀比心理影响的情形是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养老金财富多的人员,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反而较少;而攀比心理对医疗支出也是一个反向的影响。显然,攀比心理强的居民会通过增加保养和锻炼,减少自身医疗支出。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