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的研究结论

2014年10月27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54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58 views 次

gocheck论文检测10月27日检测样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菜子湖不同退耕年限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邻近原始湿地及仍耕作油菜地土壤为对照,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不同退耕年限下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土壤理化性质方面:(1)土壤容重:退耕还湖后,不同退耕年限湿地土壤容重整体呈下降趋势,退耕初期土壤容重下降小于退耕后期,退耕后期土壤容重变化趋于稳定,但均未达到原始湿地水平,可见,退耕还湖后有利于湿地土壤容重恢复。(2) 退耕后,不同退耕年限土壤颗粒组成相对于对照原始湿地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相对较高,土壤粘粒含量相对较低,在垂直方向上各粒级差异不明显。退耕后土壤粘粒含量逐渐趋近原始湿地,说明退耕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人类活动减少,植被恢复,较好的植被能保护土壤不易被侵蚀,土壤细小颗粒易积累,影响土壤颗粒的组成。(3)退耕后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可知,在退耕后由于植被的恢复,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逐渐增强,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植被恢复稳定,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小,而表层土壤集中大量的植被根系及腐殖质,使得含水量高于亚层,在退耕初期,由于人为仍存在人为扰动,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小于亚层。(4)土壤pH变化范围为:4.52~4.99,呈酸性,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表层土壤酸性大于亚层;在不同退耕时期变化有波动,退耕初期的3 a土壤pH逐渐下降,到退耕9 a明显上升,11 a又呈下降趋势,到退耕21 a 又小幅上升,但高于原始湿地。退耕后土壤pH总体略有降低。由于退耕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植被逐渐恢复,有机质等不断积累,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根系可以分泌多种有机酸,有机酸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5)土壤有机质整体呈上升趋势,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退耕的3~7a增速较慢,退耕9 a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上在退耕9~21 a有机质含量高于退耕3~7a和仍耕作作油菜地。退耕后人为干扰逐渐减少,植被生长茂盛,根系发达,对土壤养分具有较强的持留能力,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6)土壤全氮和有效氮: 退耕后湿地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变化趋势一致。退耕3~7 a全氮有效氮含量变化较小,在退耕9 a含量明显增加,在退耕11~21 a全氮有效氮含量变化较小,亚层含量变化不明显,且表层与亚层含量均低于对照原始湿地,与对照仍耕作油菜地相比,退耕3 a土壤有效氮含量表层与亚层均低与对照样地,退耕7~21 a表层有效氮含量高于对照样地,亚层含量低于对照样地。(7)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在不同退耕年限下土壤全磷含量:原始湿地>退耕3 a>退耕7 a>仍耕作油菜地>退耕9 a>退耕11 a >退耕21 a。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逐渐降低。退耕后,土壤表层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退耕11 a含量最高,退耕21 a含量有下降趋势。

  2、湿地土壤微生物量:

(1)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高于仍耕作油菜地,并在退耕9 a后接近原始湿地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区样地微生物量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湿地的淹水条件也是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2)土壤微生物量氮:本研究区样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退耕后与仍耕作油菜地相比微生物量氮含量明显增加,并接近原始湿地水平。研究区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P<0.01),可能是随着容重的减小,有利于微生物对氮素的矿化与固持。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gocheck.org.cn/wp/1913.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