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10月21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64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49 views 次

gocheck论文检测10月21日检测样例:

摘要:本文根据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着重通过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盈利模式分析两个角度,探究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在盈利能力上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了对扎根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盈利分析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876家(其中开业800家,筹建76家),中西部地区机构占比61.2%。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4343亿元,贷款余额为2330亿元,其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占84%[1]。然而在村镇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盈利能力却呈现两极分化和地域分化的趋势,从总体看真正实现稳定盈利的还是小部分,大部分仍然在盈亏平衡波动,同时在数量占比较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大多盈利能力较弱,实现大幅盈利的村镇银行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当前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分析

村镇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机构,其盈利性是在安全性与流动性基础上的最终目的。同时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最终决定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对村镇银行总体盈利的衡量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其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当前银行业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差率,存贷比,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

与银行同业平均的比较

我国银行业的主导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之比较,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规模小、网点少、业务单一。在各项评价指标中,村镇银行与行业平均值差距较大。这主要由于村镇银行正处于扩张期,同时经营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时间资产回报受到影响。以江西为例,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在1%左右,而在江西辖内村镇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仅在0.5%-0.7%之间,同时行业平均净利差率为2.6%,而江西辖内村镇银行净利差率为2.2%。由于规模效益难以体现以及市场份额等原因,在净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标上中西部村镇银行均低于行业平均值。但是扎根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

与同地区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

村镇银行在同地区的竞争对象主要是农商行(农信社)和邮储行。由于市场后入导致的公众认知不足与政策扶持力度差异化,村镇银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吸收居民存款缓慢主要依靠资本投入,5%的营业税要高于农商行的3%,结算渠道与涉农贴息未得到政策支持等等。因此村镇银行的成本费用等支出性指标要比同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高,但是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较其他银行分支机构表现出来充分的灵活性却要大的多,比如2011年民生村镇银行依托集中统一的风险控制及专业支持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微及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形成了小微金融战略的有效延伸,扩大了其在县域、村镇的市场份额。

当前盈利能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1.外部环境和政策滞后制约严重。中西部村镇银行大多处于发展中的县级城市,金融需求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盈利空间较小。村镇银行打开市场吸储较慢,同时信用体系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对村镇银行的政策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并未具体落实,导致村镇银行竞争力削弱。

国家应放宽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结构及股本的限制,鼓励多种资本参与[3],活跃农村金融,强化村镇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同时扶持力度加大加强,尽快细化落实扶持补贴支农业务政策,提高村镇银行竞争优势。

2.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亟待加强。村镇银行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村镇银行资本单薄,公众对其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信心不足,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对银行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当前,村镇银行内部治理没有统一的制度要求,同时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信贷风险控制不足。

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制定统一的村镇银行内部治理控制要求,同时加强监管,建立市场推出与风险保障体系,村镇银行自身应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与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岗位监督与员工职业素养要求。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gocheck.org.cn/wp/1877.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