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check官网10月9日检测样例:
1.4.2.3 关于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
孔繁敏等在《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孔繁敏, 李岩, 冯霞.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2: 11-12. ]中研究表明:社区体育组织初具规模;配备了相应数量的健身设施;建立国民体质检测站、体育人口数量在增加;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健身指导工作;开展了有规模的群体活动;制定系列规划,开展体育文化与宣传活动。虽然目前北京市社区体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主要表现是社区体育工作的资金匮乏、场地设备器材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体育指导者严重缺乏。此外,北京市社区体育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上班的中青年人较少,这样就使得社区体育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也离全民健身的目标相差甚远。
王凯珍在《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凯珍.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8): 1009-1013. ]中认为:我国城市不同居住地带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状况、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组织化程度、经费来源、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综合性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和体育活动状况优于传统街坊社区和边缘社区,综合社区、单位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满意度高于其它社区。缺少时间,缺乏兴趣,缺少场地设施等。
范振国等在对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研究中认为:市民社区意识薄弱,对社区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感不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数量不多,组织活动少,相互间缺少联系和交流;城市社区体育场地比较匮乏,在场地使用上对辖区内单位的依赖性较大;政府资金对城市社区体育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范振国, 张宏, 梁恒. 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2): 148-151. ]
周青在对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中表明: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当中,中老年人居多,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这表明人们的健身意识和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重庆主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空地、社区体育设施等;由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局限性和缺乏科学指导以及有效的组织;重庆主城社区体育管理状况是以居民自发组织体育活动为主为主;社区体育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能力不强;政府部门经费投入不足;严重缺乏场地设施等。[ 周青. “健康重庆”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对策[D],2012.4.]
在研究社区体育现状的过程中,均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参与情况,社区体育的组织及管理情况,场地设施情况,体育指导情况和经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1.4.3 国外社区体育的研究
由于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对社区体育的研究,其原因是社区体育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受到社会高度重视而引发学术界研究的。从欧、美、日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看,运用社会行动理论,对社区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社区体育模式、社区体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而有关社区体育参与的研究,大都是对体育活动状况和体育人口调查进行评价,其中体育人口研究不仅就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近年来更多采用多层(时间、频率、强度等)研究,不仅针对社区体育参与者,更注重潜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研究。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