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及地理差异研究

2014年05月10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16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666 views 次

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检测前原文:

2009年4-7月和2010年4-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lotoo L-200录音机(北京世纪乐图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录音范围为20-2万Hz:16 bit/48 kHz),SGM1X强定向话筒(AZDEN,阿兹丹;日本;响应频率范围为80-1.8万Hz)录制了繁殖期95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1176段呜声,包括呜叫和呜唱。并用Sony HDR-SR11E(日本)数码摄录机录制行为。

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检测后相似论文片段:

三地斑背大尾莺种群雄性个体的鸣声共得到45种音节型。其中,37种音节型被三地种群共享;5种音节型被南矶山和崇明东滩种群共享;2种音节型被南矶山种群独享:1种音节型被崇明东滩种群独享。根据相应的行为特征,将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定义为求偶炫耀呜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其中,求偶炫耀鸣唱复杂多样,与苇莺属鸟类蒲苇莺类似;报警声组成简单,由单音节不断重复构成句子,属于警报提示声;联络声组成简单,由单音节不断重复构成句子,存在于雌雄个体之间,是否存在于亲鸟和雏鸟之间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对每个斑背大尾莺种群雄性个体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得出,除崇明东滩种群的音节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参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三地斑背大尾莺种群间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也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斑背大尾莺种群鸣声地理差异显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地方性方言,形成方言的原因除生境因素外,其他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类型多样,显示具有明显的南北植物汇合的过渡性质。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304属443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1属12种,裸子植物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99科283属420种。蓼科(Polygonaceae 16 种)、蔷薇科(Rosaceae 17种)、豆科(Leghminosae 23 种)、菊科(Composifae 31 种)、禾本科(Graminae 24 种)、莎草科(Cyperaceae 22 种)等6科在本区具有明显优势,占有主导地位,对本区植被的构成、动态和区系组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中的苔草群落Cares spp. Comm.、芦苇群落Phragmites australis Comm.、眼子菜群落Potamogeton spp. Comm.、蓼群落Polygonum spp. Comm.、针蔺群落Eleocharis spp. Comm.等世界广布种是该区域的主要建群种。保护区内主要有6大植被类型,即水生植被、湿生植被、湖滨高滩地草甸植被、丘陵岗地植被、沙洲植被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gocheck.org.cn/wp/579.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