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现状和新制造技术

2014年10月17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61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10 views 次

gocheck论文检测10月17日检测样例:

4、先进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1)、激光快速成型的技术(RPM)发展迅猛,我国已上升到国际水平,并逐步以商品化的形式体现。快速成形工艺在世界上已形成商业化的主要有LOM(分层分体制造)、SLA(立体光刻)、3D-P(三维印刷)、SLS(选择性激光烧结)。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先引进了美国的3D公司的SLA250(立体光刻或称光敏树脂激光固化)设备与技术并进行研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多次改良,完善、推出了“M-RPMS-型的多功能快速原型的制造系统”(拥有分层实体制造-SSM、熔融挤压成型-MEM),这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唯一一个拥有两种快速成形的工艺系统(国家专利),拥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无模多点成形的技术是利用高度可调的冲头群体替代传统的模具进行板材的曲面成形的又一先进制造技术,以CAD/CAM/CAT技术作为无模多点成形系统重要手段,更加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曲面的自动成形的快速经济。我国的这项技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相比而言,在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方面的应用均处领先地位,目前已向着研发和应用方面发展。       

(3)模具检测技术地现场化与精密的模具发展对测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超精密三坐标测量仪,一直以来受都环境的限制,几乎不使用在生产现场的前沿。新一代的三座标测量机在硬件上都具备了温度补偿和使用抗振的材料,改良防尘措施,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使用可靠能力,使其能够便捷地安装在生产现场使用,得以实现测量的现场化特点。

1.3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现状

我国模具的产品水平远远低于国际的水平,生产周期相比国际水平较高产品的水平低最主要是表现在模具精度,型腔的表面粗糙度,寿命及结构等各方面。模具行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亟需重点的关键技术应是模具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精密、超精、高速、高效等制造技术上新的突破。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因此,我国模具领域的产业并非非常的完美。即使我国模具行业的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模具发展创新水平发面也有很大提高,但在设计制造水平上总体相对于德、美、日等工业比较发达国家落后许多。当前我国模具行业表现的问题与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得几方面:

 (1) 总量供不应求

国内模具自配率只有70%左右。其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只有50%左右。

 (2) 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均不合理

我国模具生产厂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自产自配比例高达60%左右,而国外模具超过70%属商品模具。专业模具厂大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而国外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国内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占总量比例不足30%,而国外在50%以上。2004年,模具进出口之比为3.7﹕1,进出口相抵后的净进口额达13.2亿美元,为世界模具净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3) 模具产品水平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生产周期却高于国际水平

产品水平低主要表现在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寿命及结构等方面。

 (4) 开发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欠佳

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较低,且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国每个模具职工平均年创造产值约合1万美元,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20万美元,有的高达25~3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企业较少。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很多,除了历史上模具作为产品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多数国有企业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之外,还有下列几个原因:

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gocheck.org.cn/wp/1851.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